当前位置:选书网>耽美>锦衣春秋> 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2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锦衣春秋 分节阅读 227(1 / 2)

d期。

等到顾清菡将房子买好,便安排小瑶母女住了进去,小瑶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举目无亲,考虑到瑶母的身体,也只能接受齐宁的好意,为了让小瑶安心读书,齐宁派了一名丫鬟每日里去照顾瑶母,对侯府来说,派出一名丫鬟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但却解了小瑶的后顾之忧。

对齐宁来说,当前最重要的还是重建黑鳞营,段沧海和赵无伤早已经离开侯府,各自去募集兵士,便是齐峰,也被齐宁派往旧营那边,协助工部的人翻修兵营。

虽然兵部那边在钱粮装备上进展缓慢,但是倒也早早和工部的人协商之后,从户部要了一部分银子去翻修军营,重建黑鳞营毕竟是小皇帝亲自下旨,门面上的事情,倒也不敢太过于怠慢。

日子一天天过去,年关逼近,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这一年来其实是经历了不少的风雨,所以谁都希望用一个喜庆的年关迎接新的一年,驱散因为先帝和齐景离世而笼罩在京城之上的阴霾。

不过先帝驾崩不久,百姓想要张灯结彩也是不成,为了祭奠先帝,京城到处都是挂白飘幡,这对锦衣侯府倒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无论是否先帝驾崩,齐景过世,侯府今年也只能挂白。

按照大楚的习俗,今年侯府的大年夜还不能大鱼大肉摆下宴席,反倒是要请高僧入府再做一个法场。

大年三十的头一天,顾清菡就安排人请了大光明寺的净悟大师前来府里,净悟大师亦是大光明寺的光明十三僧之一,慈眉善目,为人敦厚,但佛学高深,武功在十三僧之中偏后,但是佛法的钻研却是造诣极高,大光明寺高僧无数,但能够在佛法上与净悟相提并论的却是屈指可数。

也只有锦衣候这样的世袭侯爵,才有资格请到大光明寺的高僧前来作法场。

对于大光明寺前来的高僧,侯府自然不会怠慢,除了净悟大师,另有从大光明寺前来的十几名僧众,因为是出家人入府,上至顾清菡,下至府里的一个小丫鬟,都是不能轻易抛头露面,一切事宜都是由齐宁领头,韩总管在一旁辅助。

顾清菡事先已经将一切事务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所以齐宁倒也不用多费什么气力,可越是如此,齐宁便越加感觉锦衣侯府离开了谁都可以,就是离不开顾清菡。

s:老兄弟们都知道沙漠的套路,越写到后面,整本书的面貌就会慢慢显露出来,最终就会有一个完整的框架,所以沙漠也绝不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每一段故事都会有东西埋在里面,这一点细心的兄弟其实都能看出来。

不要轻易断定书里任何一个人究竟如何,也许你觉得平平无奇之人,到后面反而是左右局面之人。

沙漠力保故事的精彩性,这本书在感情方面应该会更细腻,有读者反映在女人身上着墨过多,作为一部架空历史小说,女人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可能不用些笔墨,我尊重某些读者的建议,但是涉及到这类感情甚至是调情描写,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还是会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书名,春秋二字道尽本质,不但有跌宕起伏的恩怨情仇,同样也有主角的日常生活,既有金戈铁马阴谋诡计,也有儿女情长你侬我侬,既有江湖风云重重机关,也有春花秋月美人无边。

我也不能说自己是慢热,但是随着故事发展,冰山消融,面貌逐步揭开,我相信我构建的故事还是值得让大家打发时间的。

第三二零章群虎归山

齐宁心里觉得这些俗套的礼仪实在是闹心的很,但身在其位,也是没有法子。

大年三十这天,京城大多数人家都是齐家欢聚,但锦衣侯府却从正午时分开始,就开始在净悟大师的带领下,做起了法场,这次摆下法场,时间虽然不会太长,却也要一直持续到次日正午时分,前后要延续十二个时辰。

齐宁在这十二个时辰之内,只能待在法场内,足不出户,府里其他诸事,虽然由顾清菡幕后指挥,但也只能是韩寿处理,好在大舅爷顾文章还没有从侯府搬离,帮衬着打理,一切倒也是井然有序。

对齐宁来说,这十二个时辰当然不是很舒坦,耳里聆听着大光明寺和尚们的诵经之声,时不时地都要睡着。

因为有新位,初一一大早,就开始有人过来祭拜。

前来祭拜之人,都是点上一炷香敬上去,年纪大官位高的作揖,年纪轻的以及官位较低的,便都会拜上两拜。

这一次忠义候倒是亲自过来,淮南王那边,却是派了淮南王世子前来,武乡侯苏禎这一回也是赶了个早,金刀候也是派了人来,六部堂官也都给了面子,祭奠新位,其实并不算是盛大之事,但是这一天前来的官员比之齐景丧葬期间竟是还要多一些。

整个上午,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锦衣侯府倒很有些时日没有这般的车水马龙,好在府里下人众多,勉强伺候的过来,而且拜新位也并不需要准备酒宴,都是过来祭拜一下便要离开,初一一大早到正午时分几乎是没有间隙,齐宁虽然身体结实,可是每来一个人都要还礼,一个上午下来,还真是有些头晕眼花筋疲力乏。

好在过了正午,该来的人也都来过,法事也到了收场的时候,府里请一种僧人用了斋饭,净悟大师便即领着众僧辞别而去。

接下来几日锦衣侯府来客也是不少,齐宁得了圣旨,重建黑鳞营,许多官员自然都敏锐地察觉出小皇帝有心要重用锦衣齐家,即使许多官员和齐宁没有什么交情,甚至大部分都没见过面,却还是拎着大包小包前来拜见。

只要身在官场,是个人都知道自从先帝驾崩之后,大楚朝堂已经泾渭分明地出现了两大势力。

先帝理政之时,文有司马岚,武有锦衣候,而且先帝文韬武略,威望极高,足以威慑满朝臣子,整个大楚的运转也算是十分顺畅。

不过先帝驾崩之后,朝局为之一变,忠义候司马岚在新君继位一事上立下了头功,威望和势力迅速扩大,而没有了先皇帝的威慑,淮南王虽然没有在新君继位一事上占到任何便宜,也没有敢轻举妄动,但声音和腔调显然大了一些,他在朝野本就有不少党羽,如今投奔其势力圈的官员亦是不在少数。

忠义候与淮南王两派之争,甚至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双方党羽泾渭分明,不过对于两派大多数官员来说,无论身在哪一派,都不影响他们来和锦衣候拉拢一下关系。

齐景过世,朝局变幻莫测,许多人都暗中在看锦衣侯府的笑话,但接下来的发展却是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谁也没有想到,被称为锦衣傻子的齐宁竟然一步步走到了黑鳞营统领的位置。

锦衣候爵虽然是四大世袭候之一,爵位尊荣,大小官员见到都有礼敬三分,但是没有实权在手的侯爵,也只是面子上好看而已,就像齐宁先前仅仅是承袭锦衣候爵,官员们在面子上自然不敢太过怠慢,但骨子里也只是到此为止。

但是一旦握有实权,这个侯爵的分量就大不相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