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所有的“精神”都类似于“口号”,都是说起来好听做起来难。的确是这样,例如说到“穷其变”,无论是谁听到了,肯定都会叫好,认为在棋盘上探索的时候,就需要这种“精神”。可是,你想“穷其变”就“穷其变”吗或者说,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就是在“穷其变”呢
李小强不这样看,他认为恰恰就是这一点,自己可能做得比人家更好,自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抵消人家“天赋”的优势。
职业围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功利围棋”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胜利,大家喜欢挑自己熟悉的下,喜欢挑自己有把握的下。这应该是职业围棋的一个特点。大家这样做,确实也无可指责。职业棋手也是人,下棋是自己的工作。为了生计,首先是需要确保胜利。在“穷其变”和“胜利”当中,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胜利。
可以说,职业围棋的特征其实是和“穷其变”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李小强认为,自己还是有条件“穷其变”的。“穷其变”需要两个条件,第1个条件,是机会你老是输棋,比赛的机会就会减少。比赛机会都没有,你怎么去“穷其变”李小强很幸运,他生活在这个年代。李小强一直认为,在中国几代围棋人中,“七小龙”这一辈是最幸运的。和前辈相比,他们的条件好太多了,和后辈相比,实话实说,他们竞争的压力肯定没有后世那么大。
可以这样认为,他们是在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正是由于“精心呵护”,所以他们的棋中总是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李小强的出色表现,他肯定也能够受到“精心呵护”,在选拔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李小强还是可以获得很多比赛机会的。
“穷其变”的第2个条件,其实就是钱的问题。说实话,作为一名重生者,李小强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还会存在压力。这样的问题想都不会去想,李小强丢不起那个人。自己又不想成为什么超级富豪。如果只是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得好一点的话。李小强认为根本没有什么难度。
在中国后面几十年的发展中,可以说有无数次机会。只要能够规避风险,只要能够“领先半步”,要积累一定的财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目前自己的年龄还小,等过上一两年,等自己年龄大一点以后,再就具体的问题和家人商量一下。只要没有后顾之忧,自己就可以沿着围棋的道路深入探索。这个,就是李小强的信心来源:
“我用穷其变的精神一直去探索,能不能都抵消我天赋上的不足呢”
李小强默默的想到。
李小强和张志东聊了一会天后,张志东告辞:
“哈哈,我现在不跟你聊了。我现在要去准备准备,马上就要去日本采访首届富士通杯了”
富士通杯,首个世界职业围棋大赛
不知不觉中,世界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年代。围棋的国际化真的已经来临。
李小强的目光看向了远方。
第206章世界大赛登场
1988年4月份的第一个周末,首个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富士通杯”开赛。
比赛当天,李小强早早来到围棋队的训练大厅。虽然自己暂时还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世界大赛,不过对于这种围棋界的盛事,李小强还是不愿错过的。
首届富士通杯刚开赛的时候,除了在围棋界,在普通大众中其实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特别是在中国,大多数人仅仅知道擂台赛,而不知道富士通杯。这当然是因为一种惯性。擂台赛在中国引起的反响,它对中国围棋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第5届擂台赛,中方早早就确立了优势,很早就“请”出了日方主帅武宫正树。那届擂台赛最后一场比赛是在中国南京举行,由中国的钱于平对阵武宫。主办方在组织挂盘讲解的时候,由于参加人数太多,普通场地根本满足不了棋迷的热情。主办方没有办法,只好把挂盘讲解放在体育馆举行。
主办方制作了一张超大的棋盘,直接放在足球场上,一个棋子的直径就是1到2米。棋迷就像看足球比赛一样看围棋比赛。
据说到现场观战的棋迷人数达到了8000到1万人。当钱于平获得最后胜利后,整个现场欢声雷动
这些观众都会下围棋吗恐怕不一定吧。在中国,在这个年代,擂台赛就有这样的影响力,能让不怎么下棋的普通观众也对它充满热情。
首届“富士通杯”刚举办的时候,不仅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大。其实日本人也比较低调。的确,如果按照“职业比赛”的思维,富士通杯虽然号称“世界大赛”,其实它的比赛规格,在日本国内也就是中等水平。
既然是“职业比赛”,那当然必须用奖金数量来衡量。“富士通杯”冠军的奖金是1500万日元,而日本的“大三冠”呢,奖金最少的“本因坊战”,它的冠军奖金都有3200万日元。
和日本的“大三冠”相比,单论奖金数量的话,“富士通杯”显然不是一个档次。它最多也就和日本的“天元战”是一个档次。在日本人看来,“富士通杯”可能连他们的“天元战”都不如。
他们这样认为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举办职业比赛,除了看冠军奖金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总预算”。由于参赛规模问题,“富士通杯”的总预算也就4000多万日元。刚好和日本“棋圣战”的冠军奖金差不多。而日本的“天元战”呢,它的冠军奖金和“富士通杯”差不多,不过它是全体日本职业棋手都参加的比赛,它的总预算肯定要超过“富士通杯”。
应昌期老先生在筹备“应氏杯”的时候,确定了40万美元的冠军奖金,就是想把“应氏杯”办成“世界第1围棋比赛”。在刚举办的时候,“应氏杯”确实是冠军奖金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它超过了日本“棋圣战”的冠军奖金。
不过到了新世纪以后,由于日元一直在升值。“应氏杯”的冠军奖金只能排在“本因坊战”的前面,落后于日本的“名人战”。在奖金排行榜上只能排名第3。
实话实说,单论“职业化”的话,日本围棋最成熟,也最规范。这是中韩两国不能想比的。虽然后世日本围棋的水平堕落得有点不太像话。
不管怎么说,“富士通杯”作为首个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它的意义依然非凡。和后面产生的其他职业大赛相比,“富士通杯”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比赛时间非常固定
不要小看这个特征,这个其实是“职业化”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在职业网球界,每年“四大满贯”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我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