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阴损手段,越是名门大派的道士们,手里越会收集大量的旁门左道之术。
而且茅山连僵尸都养,说没害人的道法,李景孝可不信。
到时候李景孝不仅要弄死,拖自己后腿的人。
还要让你子孙后代,受苦、受穷,别想再出一个做官的。
这大概比杀了对手,更让他难受和后悔。
李景孝接了‘虎符和王命令箭’后,借口自己需要熟知地形、水源的人。
从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调了一队百人的向导组。
趁机又提出,调牛展鹏、陈鸿升统领这个百人队。
皇帝自然是一口答应。
太上皇更简单,牛展鹏、陈鸿升虽然是镇国公、齐国公这一代的继承人。
但他们的老子牛继宗和陈瑞文,可是自己的铁杆。
等牛继宗和陈瑞文老死,太上皇觉得,那时候自己早就去见祖宗了。
那时候留给皇帝的人,越忠心和厉害越好。
而且越是勋贵,叛乱的可能性越低。
宋元明之后,封建制度已经很完善了。
最该防着的,是在外的统兵大将,而不是京城里的勋贵们。
再说,勋贵光有爵位没有实权,让他们造反都不敢。
像李景孝,虽然是侯爷、又刚成了右都督。
可不加副总兵和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的官职,他连带兵的权利都没有。
更别说造反了。
所以说,想造反成功,天时地利都很重要。
最好是鞑靼人再次攻破大同、宣府,还得攻破京城,否则,还是洗一洗去睡。
出了御书房,李景孝跟牛展鹏说了一声。
让他和陈鸿升,后天早上带着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的百人向导,赶到蓟州城。
否则不仅不带他们俩玩,还得以延误军机从重处罚。
要是他们俩家,有还能上战场,并且熟知蓟州以北草原地形和水源地的家丁,有多少带多少。
牛展鹏知道,李景孝这是不信任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的人。
不是怀疑他们的忠诚,而是不信任他们的真实实力。
大军在外,缺水的话,麻烦就大了。
向导就很重要的了。
而且草原上河流断流很正常,十年前的水况到了现在,鬼知道还对不对。
牛展鹏拍着胸脯说,一定找几个最近几年,经常去蓟州以北草原的向导。
李景孝点点头,一路上交代了牛展鹏不少事,到了皇宫门口。
早有禁军牵着追风在等着。
翻身上马,李景孝居高临下的看着牛展鹏。
很是诚恳的说道,“仲廉,此去危机重重,该交代的,还是交代清楚。”
牛展鹏脸色严肃的点点头,行军打仗,谁也没把握说,自己一定能活着回来。
木兰辞里就说过‘将军百战死’。
你再厉害,总有打盹的时候。
有时候一支流矢,就能要了你的命。
李景孝对着牛展鹏点点头,策马扬鞭一路急行,出了承天门就该往东走。
或者走来时的路,往南出永定门,再往东,走大路去蓟州。
只是李景孝却拉住缰绳,在承天门外不断往西看。
只需要快马往西跑十几分钟,就能到家看看两个媳妇。
追风原地转圈、踏步了好几分钟,李景孝最后叹息一声。
拉着缰绳往东,双腿一夹,喝了一声。
追风立马撒腿狂奔起来。
皇帝和太上皇父子俩,知道李景孝在承天门外,一直往西看的事情后。
不由叹息一声,过门不入,古之佳话。
心里对李景孝也越发的满意起来。
当老板的,自然喜欢忠心于事的手下。
很快,不仅太上皇让戴权亲自去侯府,赏赐秦可卿和贾元春八宝玉如意、福寿禄三彩瓶。
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更是不缺。
还直接封元春为三品诰命。
喜的元春说话都有些颤抖。
不过,等听说李景孝之前回京进了皇宫,却出宫就连夜回了蓟州。
元春和可卿俩顿时脸色大变。
过门不入,成就了李景孝的名声,但对媳妇来说,心里的担忧自然更重。
没一会,夏守忠也带着皇帝的赏赐上门。
侯爵府这条街,顿时越发的热闹起来。
只是对可卿和元春来说,她们宁愿不要这些赏赐,也不知道相公今日下午回京,又走了的事。
戴权和夏守中自然能看出两个女人的担忧。
忙拿好事劝慰。
说李景孝出征三个月,不仅没事,还长高了一些。
而且加官进爵,被皇帝委以重用,实实在在的成了一品大员。
丈夫越有本事,对女人来说,自然是荣辱相生、一荣俱荣。
送走了两个大太监,姐妹俩愁眉苦脸的没说多久的话,就听婆子汇报说。
贾家荣国府老太太、太太,带着宝二爷来了。
可卿和元春忙齐齐起身,可卿更是让人开中门相迎。
贾母是一品诰命、国公夫人,又是长辈,开中门确实说的过去。
姐妹俩带着丫鬟、婆子,齐齐在前院中门内相迎。
贾母和王夫人对此,也是满意的很。
而贾宝玉,这小子此时已经呆楞住了。
心里只觉得,姐夫家的这位太太,是自己见过最漂亮、温柔的风流人物。
元春本来还激动着,可看到亲弟弟不仅又犯病了,还直愣愣的盯着秦可卿看,心里顿时就羞恼起来。
要不是这小子确实还是小孩,元春打人的心思都有了。
贾母一把扶住正向自己行礼的秦可卿。
越看越是喜欢,一边拉着秦可卿,一边拉着贾元春进了东园的正堂,而不是元春住的西院。
可见贾母即便心疼孙女,却还是最讲礼法、规矩。
元春自己也不在意,作为贾母带在身边养大的姑娘,性格上,确实偏向贾母。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