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跑到降落的星芒1号研究完斜暴震发动机的张院士,跑回来就开口要发动机的图纸,听到这话,蓝工就一阵头疼,这玩意是自己和雷鸣搞出来个架子,然后子星直接当着自己面,一次一次炸出来的,毕竟实验室的都不能稳定运行。
“院长爷爷们,大家都有很多的问题,我现在一句两句的也说不完,不如大家在蓝工这里登记一下,我们把需要的技术点都以邮件的形式发出,然后我来一个一个回复,怎么样!当然超凡装备,一些特性不一定可以在普通火箭上实施,但是这个可回收的思路一定是对的!”
子星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问题,一阵头大,赶紧表示,咱们还是文字交流吧,等邮件回复解决不了,在单独开会吧。
某工大,已经被拆成零件的坦克001号机,已经开始被分组研究了,针对每一个机械运动模块,集思广益,寻找替代的可能,如无法替代,备选方案,在保留原始设计动力的基础上,增加机甲装甲和进攻能力,拿到零件的某工大研究生们集体疯狂了,真的有机甲。。。。。。
最后在蓝工的安抚下,作为嫦娥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张院士留下和子星单独讨论,其他院士们排队,有问题先发邮件,无法解答的咱们在安排时间开会讨论。
“子星你好,我叫张立乾,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刚刚去看了星芒1号火箭,超凡测设计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参数配比,主要问题是结构强度,我们的纯金属火箭外壳不可能支撑那么大的飞行姿态调整,你觉得呢?”
只剩下两人,张院士问出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超凡测的力场护盾够不讲道理的,12台发动机同时运转都能稳定的承受,要是自家设计的火箭多半就空中解体了。
“张院士爷爷您好,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全铝合金制作,加大加厚,我设计的这种蜂窝型隔热模块直接贴上去,完全可以达到您想要的强度,复合材料的箭体是更加隔热但是也太脆弱了。”
想起前世,某马,用铝合金外壳给所有的航空实验室上了精彩的一课,原来最接地气的铝合金就是最好的材料,费用预算直接缩减了一百倍,一群经费骗子,火箭根本没有那么高大尚,人家发射7千多颗卫星,顶得上之前所有国家发射卫星的合计了。
“按照材料的强度来说,高级的铝合金参数上确实可以,但是控制系统的参数怎么调整,我们可做不到用超凡傀儡犬,随时控制火箭的喷口调整姿势,得靠火箭自带的计算机来提前处理。”
张立乾院士看到子星的星芒1号火箭就计算出,铝合金外壳的可行性,使用最新的高强度铝合金完全可行,当然只能在下一次的火箭设计中使用了。
“您确定了火箭的造型设计后,剩下的就是模拟计算,发动机的喷口控制完全可以在运输舱分离后进行垂直返航,我们可以省略位置偏移和调整的过程,有效的计算发射窗口和角度!避免今天星芒1号火箭大角度调整箭体姿势的问题!”
一针见血,发射火箭的轨迹计算,完全可以精确到秒级,在输入对应的环境参数,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让分离式的火箭,尽量垂直的升空和降落完全没有问题,之前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大家习惯了,火箭是一次性工具,没有人提出要反复利用降低成本,因为一切都是国家买单。
个人很少能想到如此宏大的工程,未来也可以让私人公司自己包圆,发射的费用降到到原来的1成不到,各种便宜的设备都只要稳定性合格都可以成为航空器材,没必要追求高精尖的设备!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