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选书网>穿越>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 第211章 鼓声敲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鼓声敲响(2 / 2)

原本这类典礼多在腊月最后一天举行,但公子方为了节省来回奔波的时间和开销,索性将这次仪式提前了!

与其回咸阳再折腾一次,不如这样更省钱省事。

回忆起萧何报来的相关费用清单,公子方额头微微渗汗。

仅这几日的祭祀加赏赐支出就已超过三千四百万半两钱——换算成五铢钱几乎破亿!

不得不自我安慰:钱花在国内经济循环里了,至少肥水不流入外人田……

调整情绪后,他将全部细节交给负责礼仪的郑敬打理。

传说古早时期有三大恶灵——分别栖息于江河、沼泽和人类居所附近,专害人间。

为此今日的大傩典礼旨在专门对付它们。

按照郑敬要求,宫廷挑选了一百二十名十二岁以下宗室子弟参与其中。这些孩童被命名为“侲(zhèn)僮”,扮演年轻男巫的角色。

他们穿黑衣配红帽,部分手持大型拨浪鼓,另一些拿着桃木弓箭,荆条制成的飞矢,还有特制药丸“赤丸”,以及各类谷物。

随着一阵鼓声响起,孩子们按照既定顺序朝四方射箭撒播物品。

队伍中间立着一位身材高大的艺人,脸覆金漆面具,身披厚重熊皮,左手执戈右手盾牌

祭祀仪式结束后,朝廷里非赵氏宗亲和贵族的官员,在享用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后,便自行散去。而剩下的一千多人,在经过宫门侍卫的仔细检查后,按照家族地位及封地大小依次步入长乐宫大殿。

所谓赵氏宗亲,指的是诸多姓赵的宗族,其中直接以赵为姓的,皆是子丹的一众兄弟,也就是当今皇帝的儿子们。他们这一辈通常以公子或赵字开头相称,待到下一代,若无封地,则只能称自己为赵某某了。自当前皇帝之后,真正的赵姓只属于帝王与其直系亲子。

至于其他赵氏分支中有张氏,他们是昔日重臣樗里疾的后裔;刘氏,则起源于武公之子孙白,着名将军刘某出自该脉;还有王氏,这是秦仲之子秦康之后,秦仲逝后被封为梁伯,其后代以王自居;苏氏,源自秦非子一脉;吴氏,则是穆公庶子后代。

按秦国习俗,右尊左卑,所以这群赵姓宗族就坐在了子丹右手边。而左手边,则坐着的是三支古老的贵族世家——孟氏、姜氏、高氏。

孟家祖先乃穆公时重臣百里奚之子明视;姜、高三族则是与百里奚同期的另一位重臣蹇叔的儿子所创。

虽然这三家自商鞅变法以来受到诸多压制,但对内部底层成员而言,军功爵位制度却让他们得以脱颖而出。虽然近年未能涌现太多声名显赫的大将,然而秦军中众多中低级将领却来自于这些家族,可以说他们支撑着国家军事骨干。

传统上,旧贵族需每年向帝王进献良马十匹、好狗十条、美女十人。此年的规矩依然照旧。

子丹接受了赠予的犬马,至于美人,仅让夫人挑选了几名擅长绣工与歌舞者留下,余下的则考虑到宫廷佳丽数量已足够,特许自行婚配。

过不多时,众人各就其座,赐宴正式展开。

悠扬的乐声响起,一群装扮为六国士兵打扮、手持盾矛等武器的少女们蜂拥入场。

\"陛下为何安排这样一幕?\"

\"男子铠甲穿在女子身上,实属不妥!\"

\"于此宫殿上演柔靡乐舞,并非吉兆啊!\"

见那些披挂着武装却身姿曼妙的女兵表演,老一辈的皇族和贵族纷纷摇头叹息,窃语不停。

子丹隐约听到了几句议论,不禁想到那位知名俳优,朱建。

他曾经劝谏先帝减少扩建猎场以免消耗国力,

也曾在当下子丹令女官排演战斗阵形舞蹈时提供建言:

\"主上教女士卒操练战阵,颇具孙武之风!倘若将来战事来临,正好派遣她们披甲持锐出征沙场!\"

对此,子丹颇为认同并点头赞赏。但随后命那家伙去了偏凉之处待着。

一个伶人哪里懂得什么制服队列之事?

此时,子丹用筷子夹起一块已经削去骨头炸至酥脆的鸡肉放入嘴中。

嗯,果然是纯天然放养鸡的好处,哪怕只是用葱姜调料也很美味...子丹闭上眼睛心中略觉遗憾,只可惜一会儿还有一场大战要进行,否则配上酒岂不美哉!

当贵族们一边口头上批评这种表演,目光却又无法从台上移开的时候,忽然不知何处传来一阵鼓声。

砰!

很快,十余面大大小小的鼓先后被敲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选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