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诸夏诸国经过数百年的战争才堪堪将诸夏内部的蛮夷给清理干净,如东夷、大荔戎、陆浑戎、代戎、瞿狄、犬戎等,如今在诸夏的北方还有东胡、娄烦、义渠等北方诸戎,在东面是大海,南部有重重大山,大山之中也有不少蛮人,如山越蛮、五溪蛮、夜郎蛮、百濮蛮等。
而诸夏对于西部的情况了解并不深,唯有秦国和蜀国对于西部的情况才略知一二,只知道西部生活着很多羌人,所以西羌就是如今这个时代诸夏对后世的青海和西藏地区泛称。
但也仅限于此了。
西羌没有能力入侵诸夏,而西羌地势特殊,诸夏对于西羌更是没有了解的兴趣。
在青海生活的主要是羌人,但这些羌人又分出了近百个部族,这些部族互不统属,互相征伐,无数年来,经过优胜劣汰之后,如今有十个大部族,其他一些小部族都是一副在这些大部族的旗帜之下。
青海之地也是出现了难得的平静事情。
但十一年前,有一支自称是楚国使团的人来到了这混乱的西羌之地。
也就是后世的青海东南部。
楚国使团的出现就像是一颗石头被投入平静的湖面,惊起了阵阵涟漪。
楚国使团的到来在青海的东北部的羌人部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因为这是他们有记载以来,第一次见到诸夏的人。
这些羌人虽然偏居高原,但也曾听过夏、商、周的存在,他们也曾对于传说中的富裕之地有觊觎之心,但触角却还没有伸出去就被诸夏周边的戎狄斩断。
后来诸夏周边的戎狄大部分都消失了,但盘踞在西羌的部族就连秦国和蜀国的国境都进不去,所以他们也逐渐失去了诸夏的野望。
所以当楚国的使团带着各种物资进入西羌的时候,有不少羌人部族想要对这支楚国使团生出了贪婪之心,但楚国使团有甲士千人,这些人虽然在步入高原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出现了高原反应,但纵然是如此,他们在面对这些装备简陋,行军布阵毫无章法的羌人军队时,他们还是将他们击退。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羌人部落对楚国使团都是有敌意的,盘踞在后世青海东北部的烧当部族虽然也有抢夺楚国使团的意图,但见识到楚军的战力之后,他却有了跟楚人合作的心思。
烧当部族首领想要用青海的马来换取楚人的铁制兵器和铁甲。
羌人部族属于半耕半游猎的民族,他们也已经生成了自己的文化,在兵器制作上也已经掌握了青铜炼制的技艺。
这种技艺虽然比起诸夏差了不少,但也相当不错了,但当烧当部族首领得知他们羌人的武器在面对楚人的兵器时,直接被劈断,羌人首领在吃惊之余,也很快就下定决心跟楚人合作。
尤其是得知楚人想要战马的时候,他们就更高兴了,他们羌人本是游牧民族,马匹就是他们的根本。
楚人想要西羌的马,他们完全可以满足。
在后世青海地区有两种马,一种是河曲马,主要分布于青海东南部(黄南、果洛等地)、甘肃甘南及四川若尔盖草原,因黄河上游“河曲”地带得名。
这种河曲马体格高大(平均肩高1.35米左右),肌肉发达,头型方正,四肢强健。
最重要的是耐高寒、耐粗饲,适合高原长途驮运和骑乘。
还有一种马是大通马,主要产地青海东北部大通河流域,是草原马与本地马杂交形成的品种。
这种大通马体型中等,耐劳性强,适应山地地形,是他们这些羌人部族用来在农耕区的主要役用马。
选书网